你真正想要什么?你愿意为此付出什么?

如果你有一个路线图,一个过程,让你的情商为这个目标服务呢?情商是我们都拥有的一种资源,但如果没有一个过程,一个路线图,就很难使用这种能力。在六秒情商模型中,有三个“追求”形成了一个过程框架,使人们能够通过挖掘情感的力量和智慧来更有效地工作。前两项追求相当简单,尽管要始终如一地完成非常具有挑战性。第三个是一个许多人认为自相矛盾的悖论……但正是它使该模式发生了变革。

want-give1200

运用情商的过程

了解自己这意味着调整我们自己的感受和行为,看到我们的感受、思想和行动之间的联系。这需要一种正念和富有同情心的诚实的自我反省,这在快节奏的世界中是极其罕见的。

选择你自己意味着停下来评估从“了解自己”收集到的数据,从“反应”转向“回应”。有意地露面需要在自律和自我接受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诚实地做真实的自己,同时每天都变得更好。

给自己意味着确保你的意识和选择为你自己的目标服务,并支持他人也这样做。要有目的地生活,小心地利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需要我们去感受我们的目的感,并与我们周围的世界产生共鸣。

给予的力量

对一些人来说,第三种追求听起来像是软弱,但实际上它更强大。这是一款发动机上的超级充电器——它将六秒EQ从“拥有很好”变成了“需要拥有”。我们把第三个追求称为“奉献自己”,这是关于为你的目标服务。为自己的目标努力。超越此刻的联系。在前两种追求中,我们建立意识,然后创造有意的反应。但是我们用这种意识和意图来做什么呢?

给自己我们确保我们的步骤实际上是去值得的地方。它是关于与他人和更大的世界联系,找到独特的目标并为之服务。

有时人们对“付出自己”这个词的反应是,这听起来“太好了”,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实际的过程。现实是,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很少能得到我们想要的;我们穿的盔甲是一种保护的幻觉,只会让我们孤立。

从快乐的跑步机上下来

付出自己是我们得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的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在快乐的跑步机上运动,无休止地将我们的生活投入到自我满足或追逐外部认可的无底洞中。最核心的悖论是,当我们“获得”和“保护”,甚至“奋斗”和“胜利”时,我们通常会得到相反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但当我们付出,我们就会得到。这一原则违背了经济学家精心构建的逻辑,这些逻辑用来推动市场、行业和国家争夺主导地位——但它同样正确。

当我们专注于索取时,我们永远不会满足,我们永远不会满足,我们会非常孤独。当我们给予的时候,就会有丰盛,我们就已经足够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给予),而且我们是紧密相连的。

Seth Godin最近写了一篇关于这个悖论的文章网络实际上是如何放大“奉献自己”的结果的(以及索取)——他称慈善家为给予更多的人,称强盗为索取更多的人。对我来说,令人着迷的是慈善家们比他们成功和快乐得多。事实证明,当你把世界变得更小时,你可以保留更多你已经拥有的东西,但你最终获得的(尊重、关系、收入)却会减少很多。

这符合你的经验吗?那些专注于为自己谋利的人,最终会变得更不亲近、更不完整、更不快乐吗?真正给予的态度和行动是否在某种程度上释放了一种归属感和在更大的世界中的归属感?

为你的愿景服务会提升你的职业生涯

如果这还不够,这一承诺还会让你在职业生涯中走在前面。我们现在正在分析的一项新研究,调查了全球2.7万多人的情商得分:一般来说,越高级的领导者情商越高(这并不奇怪,因为情商可以预测事业的成功——因智商被录用,因情商被提拔)。也许令人惊讶的是,最大差距的情商能力是“付出自己”,特别是追求崇高目标的能力。

事实上,那些能力最高的人几乎是最高级组织角色的两倍。给予的一个要素是慷慨,一个要素是自我实现……同理心也有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我们在情感上与他人联系时,我们认识到一个基本的共同人性——我们知道我们都在同一艘救生艇上。

慷慨的商业价值

正是这种联系将给予与幸福和表现联系起来。在一个精彩的TED演讲中(视频如下),迈克尔·诺顿讨论了一些关于幸福财务的研究。你可以买到幸福,他断言——这不是我们大多数人在听到这句话时想象的那种交易。给予的悖论。

虽然很多人在私人生活中(或者至少在教堂/寺庙/清真寺)会接受这种“付出换取回报”的观念,但现代企业家看到其价值似乎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然而,一些公司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是因为他们的工作很重要。其他人则创造了一种支持卓越的双赢文化——在诺顿的研究中,当个人获得15欧元的激励时,公司会产生4.5欧元的价值(损失超过10欧元)……但当他获得15欧元用于他人的利益时,公司会回报78欧元的价值(投资回报率为520%)。想象一下,在你的公司里创造一种给予的氛围——一种人们真诚地、自发地、定期地表现慷慨的文化!

对于一个客户,我们分析了与私人银行家成功地与客户打交道相关的因素。人们可能会认为,那些受金钱驱动、专注于自己成功的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但同样,追求崇高目标的情商能力被证明是每个银行家在她/他管理下的总财富的一个强有力的预测因素。那些拥有最大投资基金的人在“追求崇高目标”这一项上的得分比表现较差的同事高出30%以上。表现较好的人在自我意识技能(我们称之为“识别模式”)上的得分也高出近25%。

那些乐于奉献的人,那些为一个令人信服的目标服务的人,更快乐,也更经常身居要职。他们激励他人,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

做得好,做得好

那么,我们如何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呢?我们是否需要积累财富才能给予他人?虽然人们和公司经常说他们需要“做好才能做好事”,但事实证明,实际的富足可能并不是给予的来源。虽然我们可能期望那些富裕的人更有同情心和慷慨,一些研究的结果恰恰相反.确实,非常富有的人会慷慨地捐赠(最大的慈善捐款确实来自一些非常富有的赞助人),许多研究表明,与他们的收入成正比,那些拥有更少的人实际上捐赠得更多。

那么,需要什么呢?拥有更多似乎并不是答案——相反,我们需要教会人们与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建立联系。我们可以建立什么样的意识和技能,让人们超越自我,与他们更大的愿景联系起来?尤其是当他们处于压力和挑战的时候?也许六秒模式如此强大的一个原因是,它提供了一个转向这种参与方式的过程——将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我们如何回应我们自己最重要的目标相一致。

***

跟我来

把它钉在Pinterest上

分享这